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相关要求,现将我校2017年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情况总报告公布如下。
一、《行动计划》项目总体承接情况
2016年,学校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高〔2016〕5号 )要求,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明确分管领导与牵头部门,组织精干力量调查研究,撰写实施方案,并征求意见。7月,学校上传《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经省教育厅审核确认,我校承担《行动计划》项目10项。随后学校迅速启动各项建设任务,极力组织实施、推进落实。
二、分项项目执行绩效
2017年,各项目承担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逐项落实相关工作;坚持做好统筹协调和过程控制,确保整体建设绩效。各项项目执行绩效总结如下:
(一)XM-01 骨干专业项目
骨干专业项目共有六项,在为期一年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如下:
1.建筑工程骨干专业建设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广双证书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和施工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专业积极贯穿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主线,强调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不断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和BIM应用技术,逐步完善“校企合作、岗位引领”式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建工系学生获取施工员、资料员和材料员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85人。
(2)拓展师资培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目前拥有双师型教师12人,其中2人为高级双师型教师,6人为中级双师型教师,4人为初级双师型教师,专业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合理。另外利用业余时间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各项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并在暑期安排相关教师参加安徽省双师培训。
(3)完善教学大纲或标准、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持续实行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工程测量》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正在建设,开发1部实验实训校本教材,积极打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课程体系。
(4)加强校政行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7年先后与淮南市建管处、淮南智昊监理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淮南市房地产测绘中心等八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为我系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校外实训场所,同时对学生就业方面也有所帮助。
(5)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已建成土工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建筑实体工程教学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设施,校企合作企业共建校内工种实训室,可以开设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墙体砌筑等实训项目,正在完善建筑材料实训室和工程测量实训室,确保校内实训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要求。
(6)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地方水平。依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立淮南市建筑现场工人培训中心,积极承担淮南市及周边建筑工程专业人员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培训考核送上门,服务送到施工现场。2017年开展了现场工人培训,共培训1000多人次,同时开展安管人员和八大员培训考核工作,共计培训安管人员429人,考核人数达到2759人;培训八大员1401人,考核人数4299人,建工系教师全程参与各种培训,为淮南市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大量服务。
(7)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技能人才培养。2016年参加了安徽省技能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和安徽省院校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六项和三等奖八项的好成绩,充分展示建工系专业教学改革水平,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进一步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8)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制度。结合当前学校开展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系部在专业建设方面建立骨干专业教学委员会,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学校层面进一步规范教风教态,严格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树立良好的教风,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进一步明确教师课堂行为规范,采取定期考核、定期反馈、定期整改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学生管理部门建立高效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2.自动化骨干专业建设
(1)2016年10 月份我校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政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符合大学要为地方和行业服务的要求,搭建了校地、校企合作的平台,对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拓宽就业渠道将起到积极作用。
(2)重点建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相关专任教师认真录制视频教程,并完成视频录制、剪辑工作。建精品课程网站,充实网站相关内容,进一步优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
(3)开办第二课堂,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向第二课堂的学生开放实验室,由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带头,对感兴趣的技能大赛项目开展学习、训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17 年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获得2017 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得2017 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安徽赛区一等奖1项;获得2017 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获得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安徽赛区三等奖1项。
(4)2017 年 5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功申报安徽省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注入资金 300 万元,为自动化骨干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5)优化针对初等学历五年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和淮南动力学校合作建设的五年制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将《电工技能训练》、《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和《电工仪表与测量》三门专业课变为由我校教师主讲,淮南动力学校的教师助讲的模式,共同完成教学,在淮南动力学校开课,进一步加深两校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3. 电子商务骨干专业建设
(1)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本年度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新修订、制订28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完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等基础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入了教指委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训项目,完善了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强调了人才培养的技能目标。
(2)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本年度完成了《电子商务网页设计教学案例资源库》、《平面图像设计生产性实训资源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修订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指导书。共完成建设教学视频84个,网店装修生产性教学资源包25个,客户服务与管理话术资源包10个,网站开发模板资源包5个等多项教学资源。
(3)实现部分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借助“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电子商务专业自2017年9月始,将部分建设完成和在建的教学资源上网,通过网络共享,实现对课程教学的支持。((1)电子商务基础(应用英语、应用日语专业课程)(2)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3)平面图像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4)网店美工(国际商务专业课程))
(4)专业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电子商务专业15级学生,共有88人取得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三级)证书;15、16级学生,共有180人取得阿里巴巴“跨境电子商务初级人才认证”证书;15、16级学生鲍孔辉、何慧岚、李静、周丹丹获2017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一等奖;15级学生聂伟、王雨蒙分别成功申请国家专利一项。
(5)教师团队教学水平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教师团队积极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2017年,两位教师参加“全国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一位教师在2016年12月“安徽省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第四名;三位教师参加了2017年“安徽省信息化教学比赛”。
4.护理骨干专业建设
(1)对接社会需求,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调查剖析护理的社会需求,对多家用人单位、已经就业毕业生,、返校的实习生的发放问卷调查,明确医院对高职护理毕业生的要求,并对临床护理岗位工作实际深刻的剖析与定位,确立以“突出实践能力,重视人文沟通协作”为原则,重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革新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重构护理课程体系,按照护理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制定人才培养路径,逐步构建并实施以“职业素质培养平台+护理专业能力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平台”为框架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基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组建由护理职教专家、医院和社区护理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依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护士职业人文素质、职业实践能力和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3)立足临床护理实际,编制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护理行业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已经完成了《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完善考核方案和各项护理操作评分标准。以职业能力本位对课程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整合,摒弃传统实践教学中“职业培训”式的单项技能简单重复,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把相应教学单元分解为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临床教学等环节,由“基本—综合—创新”逐层递进,校内老师和临床兼职教师共同讲授。
(4)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病案教学为主的综合教学法,注重做中教和做中学,二者有机融合,最大限度的贯彻人文关怀理念,提升学生沟通协作能力,缩短与临床的距离。
(5)重视教材建设。继续鼓励护理专业教师参编或主编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
(6)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重视过程化考核,引入以赛代考,在第三学期课程结束时,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改由比赛的形式评定课程考核成绩。目前,校级护理技能大赛已进入良性循环,学生积极主动参赛,通过大赛树立护理职业信念,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今年参赛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52人。通过校内护理技能大赛,已建立长效的训练机制,从比赛中选拔优秀选手,积极参加省级护理技能大赛。
(7)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据项目建设要求,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优化护理实验室布局,积极申购实验操作台,治疗车,肌肉注射模型等实验设备,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实训室,启动外科手术室建设,探索课后师生共管开放管理制度,服务于教学。
(8)项目建设成效。2017年3月,护理专业学生在安徽省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的优异成绩。2017年9月,护理专业老师荣获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
5.会计骨干专业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骨干专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指定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一对一指导,新进教师跟班助教,将引进的3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聘用兼职教师5名,形成师资队伍年龄老中青、职称高中初的梯次发展格局,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动、教做合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2017年两名教师由“中级”晋升为“高级”双师型教师。本学年,选派四名教师参加了“2017年淮南联合大学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 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活动,获“三等奖”。
(2)教学改革中积极推进以赛促教活动。在全系范围内,开展多种多样的比赛活动,财务管理知识大赛、网中网模拟软件操作大赛、用友10.1模拟软件操作大赛、点钞比赛,以比赛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在2017年安徽省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第十名的好成绩,获得二等奖,在2017年安徽省财税大赛中派出三支代表队,分别取得了“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
(3)教研室活动和开展教学检查。完成了开学初期团队制定的2016-2017第二学期计划中的组织教师学习营改增相关知识点(税法及账务处理)。完成了两学期教学计划和两学期的教研室活动计划的制定,并较好地完成了两学期的教学工作。开展了“上好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集体听课活动,教学进度、作业、教案检查等教研室活动,同时开展学生座谈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期中教学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研讨,开展整改。
(4)提升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专业成员淮南市各界合作,积极开展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咨询支持服务。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团队积极做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6级会计5班学生杨明个人创业获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瑞祥和便民服务部(成员包括2016级会计5班陆成松、胡义涛等四人),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2340111MA2POF2N51,同年9月进驻淮南联合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工作室名称:校园服务区APP工作室。杨明同学获淮南联合大学2017年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安徽省2017年创业大赛三等奖。2017年11月学校将举办科技文化周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PPT制作大赛作品会计专业学生共上报17项,科技作品3项(多功能自行车车后座、多功能汤勺、校园共享板车),其中校园共享板车获2017年淮南市职业院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科技发明制作类 “一等奖”,获淮南市2017年大数据技能大赛“三等奖”。
6.机电一体化技术骨干专业建设
(1)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项目组成员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和广泛的调研,增加了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优化和更新了课程体系;2017年重新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修订。
(2)努力改善实训实验条件。2017年,学校投入120万元,分别新建了“3D打印实训室”和“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室”;德国双元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短期培训中心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中。
(3)注重教学团队建设。2017年,选送12人次参加工业4.0、智能制造培训和交流研讨会;派出2名教师赴企业顶岗实习。机电系教师李锦鹏参与的久益环球(淮南)采矿设备有限公司“年产700万吨工作面用变频调速综采输送装备”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7年4月发证)。
机电系教师吕庆周在安徽唐兴液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挂职产学研工作部主任期间,主持开发的“土压平衡全液压自动顶管掘进机”项目,获得2017年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9月公示)。
(4)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机电系2017年5月,加入AHK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2017年12月,与俄罗斯库班国立工艺大学召开国际合作办学洽谈会,初步拟定与俄罗斯库班国立工艺大学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开展联合办学协议。2018年向省教育厅递交联合办学申请。
(5)着力注重人才培养。开展以职业技能和科技创新作为第二课堂,如:机械创新设计、电子创新设计、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机器人兴趣小组,智能汽车的主题,把理实一体化课堂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设计、制作;以竞赛作为第二课堂实效的考核手段,从比赛中选拔优秀选手,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大赛。2017年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励。
(二)XM-02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2017年,学校预算投入1000万元建设机电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厂房及配套设施;厂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生产性实训厂房完成了工程设计并已开始对外招标,3D打印实训室、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室、德国双元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短期培训中心设备都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化工系积极组织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化学检验工(中级)资格证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同时设立企业实践教学岗位平台,落实实践教学具体岗位,如山河药辅生产车间及技术中心,国瑞药业中试车间与检验中心等。并按照教学管理及运行制度,企业师傅—本校教师交流对接,熟悉实践教学环境的各种要素,让企业师傅技术人员熟悉了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使本校教师熟悉了解企业环境和产品特点。与此同时,学校大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平台,与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合作攻关,申报建立市级创新团队。拟攻关研究解决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质量性能相关问题。与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对于“丰原店长班”订单式招生与培养、联合申报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丰原集团员工在职学历提升计划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达成了合作意向。
(三)XM-06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微生物实用技术》、《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两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都已存储在淮南联合大学网络中心,可提供至少20T容量用于该课程的存储,同时满足至少1000人同时在线访问。新的网站建设框架已经搭建成功,将逐步将老的网站中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移植过去,界面正在进一步美化,结构将更加合理。理论课视频大部分录制完成,实践课视频正在着手准备,后期剪辑、配音已完成大部分。
淮南联合大学
2017年12月20日